Skip to main content
 主页 > 演讲技巧 >

领导演讲的三点小技巧(2)

2012-07-03 08:00 浏览:

  在这里,姜瑞峰没有对于部队伍中的消极腐败现象来一番长篇大论,而是拿老百姓养家畜进行类比,生动地说明了“执政为民”的深刻道理,讲得特别通俗实在,毫无说教意味,使与会人员内心深受触动。可见修辞格的使用可以为领导的讲话增色不少,当然了,修辞格也不能乱用,切记千万不要把本来简单的话语“修”得更加复杂,更不能把本来明白的道理“修”得更加抽象。
  第三,在演讲当中不妨引用一些“大众语”
  老百姓的语言是最为生动鲜活的,领导干部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,就要注意向群众学习,在讲话中不妨适当引用一些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俗语、谚语、顺口溜等大众语言。
  2008年5月6日,在宁波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(扩大)会议上,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谈到民生问题时说:“这几年宁波市改善民生工作富有成效,但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不小差距。我听说现在有一句顺口溜,是这样说的:‘生不起,剖腹一刀五千几;读不起,选个学校三万起;住不起,一万多元一平米;娶不起,没房没车谁跟你;病不起,药费让人脱层皮:死不起,火化下葬一万几。’这句顺口溜可能不够准确全面,但也说明部分老百姓生活压力很大。只有提高居民收入,才能解决这些问题。”
  在这里,巴音朝鲁不是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,而是用群众中流传的一句“顺口溜”来谈民生,把问题说得深刻而不深奥.让人一听就明白群众面临的具体困难,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处理问题,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,以至于当时不少媒体纷纷撰文对这种讲话方式予以肯定。
  温家宝总理曾说:“我最怕讲群众不懂的话!”善于讲话的领导总是用浅显的话说明深奥的道理,用易懂的事例说明难懂的问题。领导者少讲“官话”,多说“民语”,是对群众的一种尊重,是一种修养、一种境界,也是做好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的“金钥匙”。愿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这些领导那样,多一点平民之态、平和之气,多说一些务实、亲民、通俗、易懂的“民语”。
  以上这些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,不知道对于大家有没有用呢!